石油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2020-04-21 17:53:00 来源:中国商品网
任丘市河北新材料工业研究所
山州寺
任丘火车站
阅读提示
1975年,华北石油勘探部在任丘完成了第一口日产1000吨的——井。这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碳酸盐油田发现的标志,也是任丘腾飞的途径。
此后,位于河北省中部的任丘市依靠石油和石化工业实现了快速崛起。
近年来,任丘拒绝墨守成规,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发展力量和更适合当地特点的发展方向。
2014年,任丘市政府和企业以PPP模式为载体,分工合作,开启了工业新城建设的时代。今年,在京津冀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任丘依托传统石化产业的经济基础、海淀区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文化魅力,开始打造“京津冀明星城市、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任丘开始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引进高端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一座因石油而崛起的城市
1975年2月17日,华北石油勘探部3269钻井队奉命在任丘4号勘探区安装钻机。
钻井过程中,3269钻井队地质组技术干部与地质大班密切配合。从3162米的井深开始,他们惊喜地发现,在数以千计的细粒岩石芒硝中,闪着油光的白云石含油岩石芒硝,油砂的数量也在增加。
当钻头钻至3177米深时,井下发生泥浆泄漏,这是地层中良好储集空间的标志。
任丘油田退休工人李师傅告诉记者,随着井深的增加,惊喜越来越多。
最后,1975年7月3日清晨,任思敬,位于任丘市新中一构造带,喜欢喷洒高产工业油流。当散发出浓烈油香味的黑色油流涌出时,整个井场突然沸腾起来,人们欢呼雀跃。从此,华北油田诞生了。同年9月,酸化作业后,任思静的日产油量超过1000吨。
任思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碳酸盐油田的发现,也使任丘走上了快速崛起的道路。
接下来,从1975年10月到1976年1月,另外6口油井装满了数千吨石油。其中,任九井酸化后排放,日产工业油流5400吨。
1976年后,华北油田总体格局形成,储层规模基本探明。同年,国务院批准冀中地区发动石油工业战争会议。随后,来自大港、大庆、长庆等油田的3万多名石油运动员从祖国各地齐聚赵岩,在冀中2.6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举行石油大会。
在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华北油田的大规模开发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77年到1986年,华北油田连续10年保持1000多万吨原油的年产量。
随着任丘油田的开发,任丘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本报采访小组走进任丘市时,发现油区所在的区域到处都是油井房、储油罐和输油管道。油区的道路四通八达,有各种各样的公园、商场、医院和大学,充满现代气息。
李师傅说,在早期,石油地区大部分被木板房和帐篷覆盖,但现在它早已被高层建筑所取代。
任丘依靠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迅速崛起,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城市。
突破瓶颈,寻求发展“新”力量
生态方面,任丘有白洋淀,被誉为“中国北方的明珠”。地质上,任丘地下油藏丰富,华北油田总部就位于此。
同时
在新的时代,仅仅依靠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利于发展的。任丘地方决策者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主动寻求变化,寻找更适合自身特点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据任丘当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任丘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长期依赖单一的石油和石化产业,任丘将面临发展乏力的问题。
任丘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他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力量。
2014年6月12日,任丘市政府与华夏幸福基金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开发建设协议,以PPP模式在任丘北部共同建设任丘白洋淀新工业城市。
在访问固安期间,我们的采访团队了解到,华夏幸福基金有限公司在新常态下,经过十多年在创新驱动和新型城镇化领域的不懈努力,几乎从零开始,将固安建设成为一流的工业新城。
依托近十年左右新兴工业城市发展中总结的先进经验,华夏幸福基金有限公司开始在任丘开展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招商等工作。
在城市发展方面,华夏幸福基金有限公司坚持生态优先、产城结合,为任丘白洋淀工业新城打造“一心多群”。“一心”是指利用两广之间的高速出口,形成高质量的综合城市门户区,打造任丘白洋淀工业新城门户核心。“多元群体”是指一批特色功能群体,包括航空镇群体、周岩古镇群体、生态水乡群体、中医药文化群体、高端装备制造群体、依托优质农田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群体和美丽乡村群体。
任丘市政府和华夏幸福基金有限公司正以PPP模式为载体,共同打造一座新型工业城市。一年之内,新工业城市的建设规模超过了10000平方米。
在任丘白洋淀工业新城,采访小组见到了任丘城市规划展览馆,其设计达到“中国一流,世界领先”。
采访组了解到,工业新城一期景观大道已经通车,106国道规划段景观改造已经完成,5公里长70米宽的白洋淀大道和5.4公里长的7条道路正在积极推进。
依托高端项目,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据任丘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玻璃纤维产业是任丘市的传统产业之一,拥有2000多家企业和车间,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和世界各地。
玻璃纤维产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在京津冀和一带一路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玻璃纤维产业亟待升级。
为了促进玻璃纤维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华夏幸福基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依托南京玻璃纤维研究所河北新材料产业研究所项目开展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