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而上 常锋无人机开启植保2.0时代
2020-04-17 17:50:00 来源:中国网
作为低空领域的“王者”,国内的无人机在过去四五年间,经历了一番从高科技产品向基础设施快速转变的过程,渗入各种生活和生产场景。其中,受到人口老龄化和新兴城镇化的驱动,农业植保无人机成为最被看好的细分领域。
去年年底召开的第34届全国植保双交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国内植保无人机市场保有量已经突破3万架,飞防总作业面积突破3亿亩次。回顾过去,没有任何一种农机产品能像植保无人机这样,在诞生之后这样快地投入实际应用。
作为其中少见的、专注燃油驱动多旋翼无人机技术的厂商,深圳的常锋无人机团队,也在持续的技术闯关中,充分感受和应对市场的共振,并逐渐摸索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最大续航3小时,效率惊人
2015年之后,作为工业级无人机最快技术落地的细分领域,国内的植保无人机市场一度有井喷之势,大大小小厂商林立,补贴凶猛,不同金额的融资消息此起彼伏。
这种烈火烹油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受制于技术研发能力、商业模式、服务体系和外部经济环境等多种原因,国内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在2017年至2018年间经历了一次大降温。其显性特征,是头部厂商大打价格战,同时碾压其它小厂商的生存空间,让它们陷入“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不可逆命运。
但就在这段时期,常锋无人机团队在新疆、华中和东北等传统农业种植地区完成了数百万亩的植保作业,并于2018年开始切入南方地区的果树植保,在水果种植面积全国第二的广西卖出最多数量的无人机……
作为一家早期曾创下24小时内融资1500万、超募125%纪录的无人机厂商,常锋拥有一个相当不错的起点。按照创始人&CEO赵自超的说法,在植保无人机这个尚未百分百成熟的领域,资本的助力十分重要,但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更需要真正的自主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如果技术能力不够,任何时候都可能会是行业寒冬。”他总结。
公开资料显示,在“大降温”期间,宣布倒闭的无人机厂商超过20家。如今回望,几年前有过的好时光更像一个参照系,让凭借技术储备、市场份额存活下来的厂商们更精准地认识到,真正的困难有多大、在哪里。
在已经开启的植保无人机2.0时代中,它们还需要一步步解决产品、服务和盈利等诸多问题。但千头万绪,其实可以收拢到一根线上:既然是植保无人机,看的当然还是最终的防治效果。与防治效果直接挂钩的,则是作业效率。
在诸多影响植保无人机效率的因素中,载重和续航能力首当其冲。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植保无人机大多是电池驱动,续航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内,载重在10-25kg左右。在实际作业中,有限的载重和频繁更换电池、起降不断的情况,往往和炸机一样,很容易消磨农户和植保服务公司的信心。
续航和载重,是全行业的短板。在这方面,深具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基因的常锋无人机团队,优势就凸显出来。凭借创新的6发直驱油动力设计,常锋无人机一直在拓宽载重和续航的边界:最大载重70kg,最大续航3小时,最大单日作业面积1500亩。
这种碾压级的优势,是这几年常锋无人机在北方多个农业种植大省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考虑到整个植保无人机1.0时代的行业走势,常锋的市场数据算得上非常“凶猛”了。从技术能力和市场份额看,这是业内一家典型的上升型企业。
常锋“天马-2A”植保无人机在广西进行果树飞防作业
产品迭代,切入果树植保
这种“凶猛”还在持续。完成产品迭代后,常锋“天马-2A”植保无人机已凭借搭载的智能喷洒系统、RTK厘米级定位系统,以及业内独创的突破性植保方案——按垄测绘精准施药技术,进入另一个刚需市场——果树植保。
这个新兴市场,也有其独特的痛点:针对植株高度不同的果树,如何精准打药?在作业中,如何让药物穿透果树、充分杀死害虫?
对此,常锋此前积累的优势仍在发挥作用。以2018年在广西的柑橘飞防作业为例:面对植株高大、尾叶浓密的柑橘,被喻为“会飞的拖拉机”的常锋无人机能产生强劲的下压风场,让药物抵达柑橘的底部和中间叶片的正面和背面,效果极好,效率极高。全年下来,在水果种植面积接近2000万亩的广西,常锋无人机实现果树植保无人机销量排名第一。
创始人&CEO赵自超说,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最好办法,是解决这个领域固有的痛点——农田植保是这样,果树植保也是这样。
而从行业角度看,低潮过后,大环境正在回温:去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8-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表示要将植保无人机的补贴政策从原先的6个省市,扩大到全国。其中,《通知》还特别指出,要对植保无人机补贴工作继续予以支持。
在人口老龄化和农村人口减少的双重趋势下,想要补齐农业生产中效率低下、劳动密集、土壤污染等短板,植保无人机仍然是最好的一个选项。(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