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量身定制”扶贫计划
2020-04-20 14:28: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岳然、董锐锋)“猕猴桃适宜大面积种植,与全国贫困县的重合度超过50%。将来,果皮可食用、没有种子的猕猴桃将从贫穷的村庄转移到世界各地。”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说。
在中国科学院2019年第二季度16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关专家和负责人介绍了科学院科技扶贫情况。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库伦旗、广西环江县、贵州水城县、六枝特区等四个国家级贫困县承担了指定的扶贫任务。同时,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党委政府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学院相关分支机构和研究所也承担或参与了57个地方的扶贫任务,其中包括6个县、9个乡、42个村。
“只有‘药方’是正确的,才能拔掉‘可怜的根’。规划科学是最大的好处。”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青说。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扶贫的实际需要,中国科学院共派出院士、专家等103名科研骨干2700余人次,对指定的县、村进行了3个多月的深入研究。完成了各乡镇、县的发展建议报告,提出了扶贫实施方案的建议报告,摸清了各乡镇科技扶贫的产业化发展项目和实施路径,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量身定做”了扶贫方案。
在水城县,中国科学院针对猕猴桃、马铃薯种薯、姜黄、刺梨和玄武岩纤维、野生动物和旅游资源等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实施了13个科技扶贫项目,解决了地方核心龙头企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环江县通过培育红心蜜柚、砂糖橘、沃甘、澳洲坚果等特色水果,形成了高价值的经济林果业。通过肉牛产业示范和山豆根、牛大力等中草药的种植和推广。形成了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生态扶贫产业链。库伦旗引进荞麦、燕麦、甜高粱、青贮玉米等112个新品种,建立了优质饲草种植、高效青贮加工、精准饲养、林下家禽养殖、多种牛羊养殖的技术体系和模式,促进了草业的全面提升和地方特色化。
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科学院已列出68个贫困村和101,041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