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推进生物医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建设
2020-04-26 17:04:00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4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
会上,有记者问:Xi总书记访沪期间,对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来源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条例》有什么措施来提高这个城市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促进创新源的培养?
上海市科委主任张权说: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基础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支撑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在基础研究投资强度、顶级研发机构建设、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这种情况,《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近年来,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41.71亿元、389.89亿元和426.37亿元,年均增长11.7%。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为此,《条例》进一步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逐年增加科技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各项科技创新活动。
二是加快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一方面,我们将增加对国家实验室培养的支持。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性科技力量。它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它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一个集突破、领先、平台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研究基地。为此,《条例》明确规定,市有关部门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项目资助、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支持国家实验室的培育、建设和运行。目前,该市正在积极推进光子和微纳电子学、生物医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建设。
另一方面,支持相关新研发机构的发展,创新资金支持和管理方式,探索在申请注册、项目申请、职称评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相应支持措施。目前,上海已经开始建设代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发展方向的几十个研究机构,包括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心、量子科学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科学技术研究所、区块链蜀都区研究所等。科技改革“二十五条”颁布后,按照“一所(一所)一策”的原则,对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探索不受层级、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的试点措施。我们对研究机构给予了长期稳定和持续的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优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制。一方面,符合国家战略部署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要,重大战略项目
从2019年开始,该市启动了试点研究资助合同制度。在基础研究领域,结合科研经费管理领域的“放管理服务”改革工作,选择了科研管理规范、科研成果显著、科研信用良好的1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个项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实行“合同制”改革试点。受试者的比例没有限制。科研团队决定独立使用资金,受到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欢迎。
国家五部门发布了“从0到1”的文件,强调我国要进行更多的原创性创新,加强基础研究。上海也在根据这份文件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科技资源和实力。只要我们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中心的决策功能,上海一定会积少成多,通过基础创新推动整个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