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亿小网民“新生力量”在中国崛起
2020-05-18 17:05: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最近,“后浪”成了热门话题。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汹涌澎湃的“巨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多数在网络时代被称为“原住民”的未成年人正在成为中国网民的“新生力量”。
根据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青少年网民已达1.75亿,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分别为93.9%和90.3%。作为一支充满活力的力量,他们开始参与绘制中国网络世界的蓝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创造力和年轻精神将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义中国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
城乡覆盖率都超过90%
手机成为他们的首选
在《报告》开始时,给出了相关的核心统计数据,其中《报告》描述了互联网在未成年人中的普及程度,2019年为1.75亿,2019年为93.1%。其中,93.9%在城镇,90.3%在农村。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的"未成年人"总人数为1.88亿,即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不包括成人教育)的全国人口,不包括6岁以下群体和非学生群体的人口。
与2018年发布的相关报告数据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从2018年的5.4个百分点下降到3.6个百分点,反映出城乡人口数量均等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根据4月底发布的第45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3月,中国有9.04亿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普及率为64.5%。《报告》的统计截止日期是2019年底。虽然两者之间有大约3个月的时间差,但它们仍然是可参考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仍然比全国人口高28.6个百分点。某些年龄组的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甚至高达99%,极高的互联网参与率充分表明他们是互联网世界中真正的“土著”。
在各类网络终端中,手机在城乡未成年人上网方面继续保持着“超群”的地位。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分别为94.0%和93.4%,基本持平。城市和农村的未成年人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具体而言,农村未成年人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比例比城市未成年人高15.7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
在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农村地区这两种类型的互联网终端相对较少的事实。就未成年人使用电视上网而言,2019年明显高于2018年,比例从46.7%上升至56.7%。
在线学习的比例接近90%
对娱乐和社交活动的需求增加了。
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和知识发展的主要支撑。《报告》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其中,89.6%的人经常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比2018年的87.4%上升了2.2个百分点。在线学习有多种类型,包括做作业、复习、记忆单词、在线回答问题、学习在线课程等。与2018年相比,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种在线学习活动的比例有所增加。其中,通过互联网学习课外知识和复习的比例较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增幅均超过5个百分点。通过专业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的比例也比2018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
关于网上学习效果的评估,《报告》以调查的形式提供了相关数据。认为在线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积极影响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66.1%,比2018年的53.0%上升了13.1个百分点。其中,14.6%被认为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比2018年的13.3%上升了1.3个百分点。51.5%的人认为有帮助,比2018年的39.7%上升了11.8个百分点。11.4%的人认为长时间上网会导致学习退步,比2018年的19.5%下降了8.1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互联网是学习的“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它,它才能从中受益。越来越多的中国未成年网民正在学习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利避害。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大规模网上开放课程为代表的网上课外知识教育模式,即大规模网上开放课程,作为“网络教育”理念的延伸,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成为他们拓展知识的重要资源。
除了学习,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工具。《报告》显示,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未成年网民的主要网络娱乐活动,分别占65.9%和61.0%。前者被家长、学校和其他方面接受为未成年人的一种娱乐形式,但后者引起了许多争议。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向小群体的渗透变得越来越快。据调查,61.0%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手机是未成年人在网上玩游戏的主要设备。超过一半的小学生玩手机游戏;初中和高中网民玩手游的比例分别为61.2%和59.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网人数达到71.7%。短视频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网络娱乐服务。2019年,经常在互联网上观看视频短片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46.2%,比2018年的40.5%上升了5.7个百分点。
超过65%的人依靠在线自学
网络素养亟待提高
《报告》强调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当今网络信息环境将其分为未成年人网络技能学习能力、网络信息识别能力、网络行为自控能力、网络自我保护能力等基本素质。
从最初接触互联网到成为互联网世界的熟练公民,这包括大量互联网技能的学习。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未成年网民主要依靠自己的探索学习网络技能,占65.6%。其次,向同学和朋友学习,占46.6%;25.7%的学生通过学校学习网络技能。一方面,这种自学网络技能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相关知识确实很实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网络应用能力的整体性缺失,如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不足,网络成瘾预防知识不足,网络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不足。即使在相关方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网络教育课程中,相关内容和教学效果也不够。
关于未成年人的网上隐私保护意识和网上安全意识,《报告》是非常涵盖。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有关方面在加强这一领域的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另一方面,有人指出,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54.6%的未成年网民会自觉避免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41.3%的人会将在线个人信息设置为朋友可见;29.8%的人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前会得到父母的同意;还有20.8%的未成年网民没有任何上述隐私保护意识。46.0%的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各种不良信息。其中,炫耀财富的信息比例最高,达到23.5%。色情、血腥暴力和负面思想占15%以上。网络上被讽刺或虐待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42.3%。网上恶意骚扰自己或亲友的比例达到22.1%。
环
塔克
目前,学龄前使用互联网的小学生比例已达到32.9%,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学龄前接触互联网。简单的限制很难达到效果。积极教育、引导和管理儿童上网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建议父母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尽可能增加亲子互动,避免“把孩子交给互联网”。鼓励互联网企业为学龄前儿童开发保护机制、应用和内容产品,提供积极、健康、娱乐的文化娱乐内容,为家长提供简单、易操作的管理工具。
预防网络成瘾
《报告》认为,形成共同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网络成瘾问题的必然选择。家长应更加关注未成年人上网的平均时间,教育和引导孩子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和内容。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产品的管理,密切关注学生家庭过度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对留守儿童或流动困难儿童的家庭给予关爱,防止儿童将互联网作为精神寄托。互联网企业应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完善实名制认证、时限、内容审查、偏好推送等运行机制。进一步集成各种技术能力,如软件和硬件、操作系统、操作员等。形成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统一联动机制。
根据学校细分的特点开展网络教育
《报告》指出,未成年人的网络社会属性开始在初中形成,并在高中得到巩固,应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
据小学网民介绍,《报告》认为应该重视对上网时间的管理,培养孩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鼓励孩子利用互联网学习健康有益的知识,避免过度的网上休闲和娱乐。
针对初中生网民,《报告》建议他们应注重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文明上网和信息安全教育。对于高中生网民来说,应该培养他们的网络信息筛选、工具使用、创新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的正确认识,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提高创造力。
增强自我保护和社会保护的能力
《报告》认为,应促进有关保护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并敦促公安部门、互联网信息部门和司法机关打击在网络空间传播暴力、色情和有害信息以及伤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企业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研究推进全网未成年人统一网络保护机制,建立明确的未成年人“内容池”机制,建立未成年人举报和投诉不良内容的突出渠道。
在社会层面,定期调查未成年人在线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校外搭建可信的专业咨询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