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
2020-05-13 17:5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0年5月13日,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基于对31个省(区、市)的34661名中小职业学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从互联网接入环境、互联网使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与保护等方面揭示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特点和网络生活状况。
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在中国已经相当普遍。《报告》表明,2019年中国未成年网民数量将达到1.75亿,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将达到93.1%。城乡未成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城市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9%,农村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3%。两组之间的差距从2018年的5.4个百分点降至3.6个百分点。
学龄前接触网络的未成年人比例显著增加。《报告》显示,互联网对较年轻年龄组的渗透率持续上升,32.9%的小学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一趋势对家庭网络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的监管和管理以及网络企业的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是积极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认为互联网主要是了解世界的窗口(67.1%)、日常学习的助手(66.1%)、放松和娱乐的方式(59.3%)、促进生活的工具(53.1%)、认识朋友的渠道(36.5%)和自我表达的空间(18.8%)。可见,未成年人对互联网有自己的认知和态度。
手机是未成年人最常用的网络工具。调查发现,使用各种网络设备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依次为手机(93.9%)、电视(56.7%)、台式电脑(45.0%)、笔记本电脑(31.5%)和平板电脑(28.9%)。在未成年网民中,74.0%有自己的网络设备,其中63.6%有自己的网络手机。
学习、听音乐和玩游戏是互联网上的三大活动。调查发现,在未成年网民经常进行的各种在线活动中,前三名分别是在线学习(89.6%)、听音乐(65.9%)和玩游戏(61.0%)。其他包括在线聊天(58.0%)、观看短视频(46.2%)、搜索信息(44.9%)、观看视频(37.5%)、观看动画或卡通(33.2%)、使用社交网站(32.0%)等。
未成年人在线学习与学校课堂教育的深度融合。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网上学习的顺序依次为:做作业(45.5%)、复习所学知识(44.4%)、回答网上问题(40.7%)、记忆单词(39.1%)、学习课外知识(33.4%)和网上教育咨询(18.3%)。在在线学习领域,成年人主要是搜索和获取信息,而未成年人更多地被视为课堂教育的延伸。
未成年人的在线娱乐和社交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调查发现,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最重要的在线娱乐活动。就玩游戏而言,56.3%是手机游戏,24.6%是电脑游戏。2018年,观看视频短片和网络直播的比例分别增长了5.7%和6.4%。网上聊天是未成年人网上交流和社交的最重要方式,占58.0%。
初中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调查发现,小学生参与聊天、使用社交网站、访问微博、访问论坛、观看新闻和在互联网上购物等各种社交活动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教育背景人群,从初中开始这一比例显著上升。例如,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上网聊天、使用社交网站查看或回复朋友状态的比例分别增加了31.5%和29.8%。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报告》显示,65.6%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互联网技能,而25.7%的人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互联网技能
在总结我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管理和教育,帮助他们从接触互联网开始就养成使用互联网的良好习惯。二是从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层面采取措施,有效减少未成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危害。三是构建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重点将上网能力、防沉迷、自我保护、信息筛选等能力作为必修课程。第四,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打击利用网络侵犯未成年人安全和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调查还调查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并与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目前,中国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77.7%和83.6%。存在网络使用技能低、明显偏好手机游戏、更容易被非法侵权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加强社会关怀和帮助,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附件: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