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不被解雇的住房:城市政策仍然主导着房地产监管
2020-04-28 16:2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房不可炒,城市政策仍是房地产调控的主旋律
最近,人们普遍担心房地产监管是否会放松。支持放松的出发点是,稳定的增长需要房地产开发。对放松管制的主要反对意见是,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监管逐渐加大。总的来说,目前的“不炒房”仍是主要基调,并补充说,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不要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意味着整体房地产监管仍很严格。但是,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很大,各地更有可能在城市实施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主动性。
对今年以来当前经济增长形势的分析表明,持续高水平的房地产投资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中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3%,1月至9月下降0.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的9.7%。不包括土地购置费在内的房地产投资增长也持续上升。回顾过去,随着在建项目的完成,房地产融资的逐步收紧和居民“抢贷”的消退,后续的房地产投资将逐渐回落,但预计弹性仍将相对较强,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从存量来看,房地产存量处于较低水平,没有房价大幅波动的基础,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定,从而支撑房地产投资。第二,需求方面,稳定的城市化进程和小家庭规模支撑了房地产的内部需求。第三,从金融角度来看,整体按揭利率略有上升,中期保持稳定,不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太大压力。第四,从供给方面来看,融资紧缩与土地供给增长率下降之间的紧密平衡,加上地方政府仍然离不开土地融资,预计将维持稳定的地价和房价,并支撑房地产投资的缓慢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有望继续成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此外,根据央行11月20日的最新提议,作为住房贷款参考利率的LPR 5年期利率从10月份起下调了5个基点。有些人认为这是房地产放松的信号。事实上,抵押贷款利率取决于基于LPR的实际变化,具体效果取决于当地政府的监管态度。在加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最低抵押贷款利率的下调幅度预计相对较小,叠加抵押贷款的额度仍受相对较大的控制。实际抵押贷款利率的实际下降率应该相对有限。
事实上,回顾过去三年中国的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关键词是“不炒房”、城市政策和长期机制。所谓“房无投机”,主要是由于过去几年中国房价上涨,居民杠杆不断增加,抵押贷款利率不断上升。所谓“逐城战略”的出发点是,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对国家博弈的调控不合理。所谓长效机制,是指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从过去几年的实际控制来看,这三个关键词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自2016年开始实施“930”房地产调控以来,稳定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无房可炒”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房价普遍下跌。鉴于内外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在"不炒房"的底线下,城市政策有望成为主要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