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水青山“样板房”建设
2020-04-27 09:3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绿水青山“样板房”
随着长江三角洲生态与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揭牌,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兴嘉善县通过太浦河相连,构成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样板房”。“样板房”被密集的湖泊、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宜人的风景所覆盖。它建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交换“金山银山”的同时保护这“绿水青山”。
一体化示范区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2018年经济总量3580亿元。这里的区位优势显而易见,距虹桥交通枢纽30分钟车程,有着良好的生态基础和丰富的古镇文化遗产。
浙江清华长江三角洲研究所所长王涛告诉记者,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在一定阶段重新发展,其发展道路必须是绿色和生态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不断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示范区未来可能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区域。
几天前,国务院原则上同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与此同时,国务院在答复中呼吁绿色经济、高质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呼吁开辟一条跨行政区域建设和共享的新道路,发挥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作用。
在探索这条道路时,必须促进政策和措施的一体化,打破地区之间的体制和体制障碍。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与发展规划司司长、中美绿色基金主席徐琳指出,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需要不同地区发挥不同的作用,不同的作用应该有不同的分工。从整体利益考虑,有些地区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有些地区需要补偿一些东西,这与以前的地区发展关系不同。
然而,在区域协调过程中,所有区域都需要形成普遍共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道解释说,这种共识可以概括为最高标准和最佳水平。最高标准是指谁的标准最高,根据谁的标准,未来的发展应该与最好的水平持平。
以郑为例,表示对于同一个湖泊,如淀山湖,不同的区域需要建立统一的排放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上海提出了“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其他地方也应遵循这一标准。“建立共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联合磋商。”
在11月1日召开的推进长江三角洲生态绿色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初步任务,即切实肩负起国家长江三角洲综合开发战略的使命,探索跨区域治理的新机制,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积累经验。
从国际形势来看,东京大都市区和纽约湾区都有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认为,有必要学习优秀的国际经验。“然而,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在实践中仍需要我们自己创造一些经验。”
沈坤荣也对一体化示范区的国际参与寄予厚望。他认为,示范区不仅要符合全球治理和全球格局的演变,还要在中国新一轮参与和引领全球化中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