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地区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和人才引进提供更多商店作为亮点
2020-04-26 10:19: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与此同时,一些主要位于省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也在迅速崛起。在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从中央财经委员会到财政委员会的许多高级别会议经常提到支持诸如城市群等潜在领域的发展。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重点之一,更多的省会城市将成为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20多个省会城市和近10个核心城市明确提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计划,以促进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的集聚。其中,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打造开放高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与自身资源禀赋、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高度匹配的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驱动点。
20多个省会城市争夺地区金融中心
在新一轮金融改革开放中,以中心城市、城市群等优势区域为重点的区域发展战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上海、北京、深圳相继得到政策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与此同时,全国多个省会城市也纷纷努力,希望借此机会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实现区域竞争中的“弯道超车”。
加大对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支持力度的措施正在加快。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中央财经委员会和财政委员会都频繁部署。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态,需要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能力。财务委员会会议还建议支持愿意做生意、敢于承担责任、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和地区加快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将建设19个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地已经明确或将支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从目前省级政府的部署来看,作为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更多的省会城市将成为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杭州、郑州、成都等20多个省会城市以及青岛、苏州、厦门等近10个核心城市明确提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计划,以促进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向中心城市、城市群等优势区域集聚。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的集聚将为企业带来更加便捷的融资环境。“金融在促进城市发展,特别是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持城市产业发展,以不同的金融形式和形式服务于地方企业、产业和居民,最终将反映在城市的相应宏观指标中。”苏宁金融学院高级研究员黄说。
作为衡量区域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大多数计划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区域,金融产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权力的焦点
目前,许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计划已经浮出水面。除了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总部和金融、税务、土地等方面的相关人才外
从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来看,各地一般都是基于区位或城市群的优势来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哈尔滨聚焦俄罗斯,打造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广西致力于发展面向东盟的开放金融门户。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更强有力的政策,如土地使用、融资和开放,将落入次区域金融中心。南京计划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共平台、应用技术场景和创新金融服务,建设1000亿级数字金融产业集群。成都市设立了100多亿元的金融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不同阶段、不同创新方向的金融科技企业。与此同时,成都正在建设一个具有集聚效应的金融产业园,其中包括胶州金融科技中心,该中心专注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前沿领域。武汉积极推进湖北自贸区武汉地区金融业对外开放,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并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了建立国家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的方案。
应实现差异化发展。
目前,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达到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集中度,在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更多地依赖于城市群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同一地区的两到三个省会城市往往是同时“启动”的。对此,专家建议,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不应以数量为基础,而应与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匹配。对于靠近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区,应注意其差异化和错位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一线城市拥有较好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创新基础,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错位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英建议,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时,一方面要考虑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考虑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形成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还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方向。每个地区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区域金融中心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绿色金融中心和包容性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