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 忽视未来 一些城市固体废物分类流于形式
2020-04-26 10:13: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目前,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记者《经济参考报》最近在呼和浩特(2017年国家确定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的采访中发现,许多街道、住宅区和学校都配备了彩色分类垃圾桶。然而,人们辛辛苦苦划分的垃圾被毫无区别地倒入同一辆垃圾车。由于垃圾分类的整个过程和环节没有落实,垃圾分类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业内人士和大众认为垃圾分类从源头上来说是困难的,强调一点到底。必须建立一个长期机制来推进这项工作。
分类垃圾被混装混运,居民直呼“白分了”
虽然许多人已经采取了垃圾分类的行动,他们可以把前端分成不同的部分,后端分成不同的部分。它们在装载和运输中混合在一起,因此浪费了垃圾分类的努力。
最近几个月,呼和浩特的许多居民区都放入了红色、蓝色、绿色和黑色垃圾桶,许多市民也开始尝试垃圾分类。
晚上,住在同心园小区的刘女士提着一袋垃圾来到分类垃圾箱前。她把塑料瓶扔进可回收的垃圾桶,把瓜皮扔进湿垃圾桶,把卫生纸扔进干垃圾桶。离开时,刘女士碰巧遇到推垃圾车的清洁工。她看到清洁工一个接一个地捡起四个垃圾桶,不假思索地将所有分离的垃圾倒入垃圾车,然后将垃圾车推开。
刘女士站着不动,愤怒地说:“这是一种嘲弄。如果我们像这样对待垃圾,把它分开又有什么意义呢?没什么!”经过深思熟虑,刘女士最终认为自己“太愚蠢了”,并决定从明天开始“停止浪费时间”。她说,“反正这不值得。你可以随意扔。”
2017年,呼和浩特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分类垃圾桶进入许多街道、社区、单位和校园角落。尤其是最近,四合一分类垃圾桶非常普遍。
记者《经济参考报》在人民路、迎宾路、东站街等城市主要街道看到,每隔120米安装一个写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然而,当环卫工人清理时,他们都把分类垃圾倒入同一辆垃圾车。在许多天的采访中,记者没有看到一辆垃圾车在分拣垃圾。
环卫工人刘二强(化名)坦言,垃圾分类已经进行了几年,但现在垃圾分类完全是由拾荒者进行的。瓶子和纸片被拾起后,剩下的垃圾一起被移走。“把我们的环卫工人分成好的类别是没有用的。当它们被运送到垃圾转运站时,它们不会再次混合在一起。”
在人民路以北的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推着垃圾车排队领取垃圾。记者《经济参考报》看到,从居民区、街道、学校等地收集的各种垃圾,如电池、麻辣烫、烂鞋等,都被倒入转运站的垃圾池,那里各种汤和水的味道很浓。“政府只设立了一个垃圾池,根本无法分类。它只能混合在一起压缩,然后送到垃圾场填埋和燃烧。”垃圾转运站的负责人说。
在采访中,许多人觉得他们被“欺骗”。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学生何嘉昊(音译)得知自己的垃圾又被转运站混在一起时,非常无奈,但他仍计划继续分类和扔垃圾。"如果每个人都放弃自己,垃圾分类将完全无用."
缺钱缺人缺联动,垃圾分类围着“买桶”转
分类垃圾的混装混运是中国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记者《经济参考报》从采访中了解到,呼和浩特市被国家确定为2017年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由于对垃圾分类不够重视和资金不足,城市除了餐厨垃圾外,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生活垃圾分类链,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靠“买桶”维持。
分类垃圾桶已经进入居民区,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垃圾分类。在一些地方,分类垃圾桶甚至变成了家具。在离刘女士家不远的另一个住宅区门口,几个月前安装了一个智能垃圾分类罐,但还没有投入使用。7月份,记者来到这里,看到垃圾桶里混杂着旧衣服、纸箱、汽油桶和其他杂物。三个月后,智能垃圾桶仍然没有通电,扔门也关上了,就像一个“空壳”。
清华大学环境研究所的刘建国教授说,废物分类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建立现代化和多样化的废物处理设施。即使居民已经在源头分类,卫生部门也不能单独收集和运输垃圾。最终,他们将不得不回到不同的道路,进入填埋场。同时,目前,许多居民还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大部分分类垃圾箱实际上是混合垃圾,这使得后端对原料质量要求较高的分类处理设施难以正常运行。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每天产生2200吨生活垃圾,进行后续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成本很高。目前,该市只有20%的区进行垃圾分类,该市有三个可回收垃圾分类中心,但日常垃圾处理能力尚未正式知道。
呼和浩特市一位参与垃圾分类的干部表示,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来自其他部门的人员较少,垃圾分类联合工作机制不健全,环保宣传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不够,工作难以推进。据他说,该市已经购买了56辆分类废物运输车辆,但其中一些仍然没有上路,因为无力支付燃料和雇用司机。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呼和浩特市目前有10多家企业从事生活垃圾分类,但政府和企业各自为政,尚未形成垃圾分类的合力。这类企业主要靠出售可回收垃圾赚钱,目前利润微薄。
“垃圾分类成本很高,尤其是家庭宣传和高昂的物流成本。该公司每年亏损100多万元。”内蒙古一家垃圾分类企业的总经理张家(化名)说,该公司是自己经营的,在过去的两年里没有收到政府对垃圾分类的任何补贴或奖励。“现在垃圾分类企业生存困难,将来可能会退出垃圾分类领域。”
垃圾分类难在源头,重在一分到底
垃圾分类是一项多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垃圾分类需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和长期努力。这不仅难以解决源头分类,也难以解决后续环节中的“障碍”。同时,要充分调动企业的参与,使垃圾分类真正有效。
首先,很难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破解源头分类。“如果来源分类不完整,就没有办法谈论随后的分类、运输和处理。”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于建议,要通过宣传引导,从源头上解决“不知道怎么分”和“不知道怎么分”的问题。一方面,推动干湿垃圾桶入户,从“屋内”引导垃圾分类;另一方面,要循序渐进,不要夸大垃圾分类的复杂性,以免引起群众的焦虑和行动上的犹豫。此外,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在垃圾分类过程中要注意增加知识和兴趣,以增强人们的习得意识。
其次,确保全过程、全链和闭环分类。刘建国表示,城市垃圾分类设施的容量和结构不够
最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垃圾分类更加专业和高效。张家认为垃圾分类既复杂又专业。政府不应“包揽所有工作”,企业不应“包揽所有工作”。它应该由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社会参与。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制定废物分类规则,通过增加补贴和以奖代补来激发废物分类企业的活力,使专业人员能够以最少的资金做专业的事情,取得最好的效果。(记者王静、魏静、余安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