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70年 奋斗的新时代:从“有房住”到“住得好”
2020-04-23 18:0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从“有房住”到“住得好”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和70年的梦想建设,中国的住房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1978年增长了4.8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坚持住宅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投机的立场。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努力实现人人有家。
“我过去住在隔板房和地下室,但现在我搬进了公共租赁房,我的生活舒适多了!”重庆渝北区的一名技术工人黄哀叹道。"一房三室,蜗居宜居,新房子住得光鲜!"上海松江居民鲍其青(音译)刚刚搬进了一套共有的房子,他尤其开心.每个家庭的故事解释了过去70年中国住宅产业的历史性变化。
住房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福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住房事业,大力推进住房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住宅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投机的立场。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努力实现人人有家。
这是一个深化改革的过程。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再到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住房制度改革面临着发展的困难,并在探索中前进。建立公积金制度,出台住房贷款政策,实施商品房预售管理,一系列创新措施与时俱进,完善租金、销售、改革和补偿方式,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的住房需求。房地产业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城市化的助推器。
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受益群体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住房保障网络日益密集。公共租赁住房要实现城市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得到保障;经济适用房和其他配给经济适用房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夹心”住房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工程”,允许数亿居民“离开棚子,进入大楼”。农村地区破旧建筑的重建使1700多万农民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一组数据令人鼓舞:到2018年底,全国城镇将启动约7000万套经济适用房项目,约2亿人将实现和平生活的梦想。
这是一个长期的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它坚持的立场是住房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投机。让住宅回归住宅属性,我国坚持分类调控,按照城市和地方实施政策,综合运用财政、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和70年的梦想建设,中国的住房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从“忧生”到“有房”,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