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赋能:国家试验区内景德镇陶瓷企业的变革与展望
2024-11-27 17:34:57 来源:中国商品网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是“金字招牌、国家使命”,是重大机遇和历史责任,是提升景德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的重要起点。陶瓷税收政策及其效应,既是试验区建设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2020年1月1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印发了景德镇国家试验区税收政策,批准景德镇市传统手工技法制瓷产品自2月1日起可选按3%征收率缴纳制瓷产品增值税。这项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试验区建设的特别关怀,对小规模纳税人转化为一般纳税人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更对景德镇市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保护、培育、传承、创新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景德镇市陶瓷行业税收政策施行情况大透视
政策宣传形式多样。依托景德镇市政府、市财税部门的官网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及电视、电话、报纸等各类媒介大力宣传手工技法制瓷产品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对纳税人关心关注的问题实时答疑解惑,形成了宣传舆论氛围。尤其是在2024年4月第3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上,景德镇市财政、税务部门围绕“税助发展,向新而进”的主题,深化税企沟通,组建税务志愿服务团队,“贴身”服务陶瓷企业,在培育和壮大经济新业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注入了“税动力”。
景德镇市相关部门密切互动宣传。市工信局组织陶瓷企业网络问卷调查,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面。市财政、税务部门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对生产规模较大、具有上市意愿的龙头企业开展一对一税收辅导;对生产非手工技法制瓷产品的一般纳税人,积极引导纳税人开展生产工艺改良,用足简易征收政策。鼓励制瓷行业小规模纳税人转登记为一般纳税人,重点加强对各类拥有职称的艺术从业者的宣传辅导,消除他们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税负增加的后顾之忧,引导规范发展。
政策宣传效果明显。相关部门曾组织陶瓷企业政策认知度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为1000多户陶瓷企业,覆盖了全国各大产瓷区陶瓷企业以及部分海外陶瓷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对景德镇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陶瓷产业发展政策,有973户陶瓷企业表示满意,满意度高达94.56%,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企业有683户,占比70.19%;认为“有作用”的企业有290户,占比29.81%。说明景德镇市出台的推动陶瓷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得到了陶瓷企业的广泛认可。政策总体认可率达92.04%,广大陶瓷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陶瓷产业日益壮大。截止2023年底,景德镇拥有陶瓷企业7000余户,其中陶瓷制造企业超过2500户,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240户,先进陶瓷企业数量增长至172户。据相关部门统计,景德镇市陶瓷总产值由2013年的249.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61.25亿元,十年增长率超过240%,形成了“一核两翼”(“一核”为高技术陶瓷,“两翼”为高档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的陶瓷产业新格局。景德镇陶瓷生产工艺拥有20多个大类、20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器型、7000多个花面,形成了日用、陈设艺术、建筑、卫生、工业等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除陶瓷直接产供销外,还形成了大批的包装、配料、印务、花纸以及围绕景德镇陶瓷72道工序开展的配套产业以及上游、下游产业。
景德镇市艺术陶瓷犹如“一枝独秀”。根据2024年发布的《景德镇陶瓷名人录》显示,景德镇瓷器大师中荣誉称号类拥有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45人、省级120人、市级26人;专业技术职称类中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教授52人、副教授52人、研究员5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1人、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级1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市级陶瓷世家名录23家。陶瓷产业人才,尤其是传统手工技法制瓷艺人队伍日趋庞大,为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添了新的活力。随着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全市上下各单位各部门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履行职责,在法律、经济、行政、社会等多个层面形成了最大合力,为陶瓷产业的再一次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政策、资金、税收等优惠条件,进一步加快文化融合,增强“千年瓷都”活力、提升“国际瓷都”地位,为景德镇瓷业升级注入一潭“活水”。
二、税收政策实施途中的“暗礁”与“风浪”
部分中小陶瓷企业市场议价能力不强。这类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小,缺乏产品议价能力,减税产生的效益容易被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占有,导致企业选择简易征收动力不强、自主性不高。
一些陶瓷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核算资料不完整、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和会计信息不可靠。这类中小企业通常不会聘请专业会计,财务处理水平较低。对于同时经营手工技法制瓷和非手工技法制瓷的企业而言,两类产品必须分别核算才能享受简易计税办法,且需将与手工技法制瓷产品有关的进项税额做转出处理。部分企业产品品种繁多,适用简易计税的产品销量较小,为减少财务处理工作量,降低税收风险,仍选择继续采用一般计税办法。
减税降费政策的冲淡效应。根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公告,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且同时享受其他附加税费及地方税费按照50%减征的税收优惠,削弱了小规模纳税人登记为一般纳税人、享受简易计税的主观意愿,在上述政策执行期内,纳税人倾向持续维持小规模状态,以合理规避纳税,不利于景德镇市“小升规”工程。
税收监管工作有待强化。从陶瓷生产的产业链来看,陶瓷产品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有30多种,生产工艺多达72道,陶瓷成品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陶瓷生产经营信息链支离破碎,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税务人员单靠税务部门难以掌握与纳税评估密切相关的原材料耗用量、动力消耗量等指标数据,更难掌握全部信息和资料。有的陶瓷作坊可能采用隐蔽交易、现金结算等方式,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导致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损害了税法的权威性和税收的公平原则,伤害了增值税简易征收税收政策的生命力。
陶瓷产业规模效应未凸显。企业“低而全”导致产业“小而散”,分工不明显,缺少内部动力,效率低下,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合作水平低下,产品结构严重趋同。陶瓷产品产业链延伸不够,下游成套设备制造业跟不上。市场建设与产业建设联系不紧密,市场功能不完备,市场反应不灵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不强。龙头陶瓷企业引领作用不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辐射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为主,缺少有影响的品牌,缺乏市场效应;高科技陶瓷企业少、骨干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少,导致陶瓷企业税动力不足,对经济贡献不够,难以担当起推动景德镇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三、税收政策“进阶”路在何方?
夯实税收管理能力,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精准辅导,配合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前移关口做好外来投资陶瓷企业的政策宣讲、落实工作。按月开展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引导符合条件纳税人尽最大可能选择使用简易征收政策。对有一般计税申报无简易申报、长期零申报等情形的一般纳税人,一对一开展专题辅导,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纳税人在财务核算、合同履行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一企一策”的思路,支持企业达标合规。另一方面,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市政府主导的财政、税务、瓷局、安监、供电、燃气、行业协会等综合信息交换平台作用,开展信息比对,掌握行业纳税人的实际生产情况,堵塞征管漏洞。大力推行有奖发票工作,鼓励消费者索取发票,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鼓励政府和企业向税务师事务所购买服务,不断建立健全陶瓷企业账簿,引导企业财务规范化。
持续加力巩固成效,稳定陶瓷市场主体预期。首先加强政策效应分析,税务部门通过专业知识和陶瓷产业链,对拟招商企业的各类涉税信息进行分析,从经济税收角度,科学评估企业的发展潜力、信用等级、经济机遇和市场风险,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宏观咨询服务。及时跟踪简易征收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加强对执行情况的调查,收集纳税人和缴费人的建议和诉求,解决并反馈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惠及市场主体的各项优惠政策顺利进门入户落地。其次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发挥好“低门槛、零审批”“低税率、宽税基”的政策服务集聚效应,为国家试验区企业提供“全天候、无缝隙”服务,涉税事项网上办、常规事项自助办、涉税业务容缺办、税收优惠简约办,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网格化管理,提升纳税人便捷办税的体验,达到“降成本、优环境、强内功”的目标,积极营造试验区传统手工技法制瓷政策好、办税快、服务优的氛围,努力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景德镇考察投资。
对接各类激励政策,搭上经济发展快车。一方面大力培育陶瓷龙头企业,为配套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可根据陶瓷产业产值、税收等情况,进一步扩大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配套设立陶瓷企业扶持、奖励基金,培育和扶持成长型陶瓷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中小陶瓷企业,进一步制定“个转企、小升规”组合优惠政策,构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规上企业和大型企业的金字塔培育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李欣蔚,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实验师、会计师、税务师)来源:中国网